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選單

穿梭兩千年

字級:
字級小
字級中
字級大
:::

十三行人的房子屬於「干欄式建築」,也就是以木樁架高的形式。先將木樁固定基礎,在離地80~100公分左右處架起梁木,鋪上厚木板為地板,以梯子連接屋外地面。 再往上蓋出牆壁屋頂就成了一間完整的房子,大小約二十平方公尺,全家都可住在一起。這種建築方式可以防範野獸並避免地面濕氣,相當適合當地環境。

十三行人是北臺灣進入鐵器時代的代表。可惜因為鐵器容易鏽蝕,殘存的遺物不多。煉鐵方法應該是從八里海邊採取含鐵的沙,經篩選後,加入煤一起在大陶缸中燃燒,鐵便會熔化,從陶缸下方流出,凝結成為生鐵。把生鐵再冶煉、敲打為強韌堅固的熟鐵器物,最後再打磨即大功告成。

不過大部分的日常用具還是以陶器為主。將陶土加水及適量細沙混合均勻,加沙可以讓陶器不易燒裂。再仔細將土團捏成需要的器形,大多是小口大肚的罐、瓶等。 外壁用模子拍印出圖案,以方格、菱形、平行線等幾何花紋為主,也有草木枝桿戳出的圈點紋。陰乾後在空地上架好柴堆,陶器放在中間,四周堆覆大量的木枝乾草,引火燒陶,成品多為紅褐色。

對於逝去的亡者,他們也表現出相當的慎重態度。十三行人通常以側身屈肢勢入土,也就是將死者肢體彎曲,呈現半蜷縮的姿勢,頭部大多朝向西南方。不用棺,直接放入墓穴,並有很多陪葬品,包括金、瑪瑙、玻璃、陶製的珠環、唐宋錢幣等飾品,以及貝殼獸骨等,可能是為往生者送行的最後一餐,可見對喪葬相當重視,或許已有特定的儀式及亡靈信仰。

相關圖片

建築建築鐵器陶器喪葬
TOP